无意击发

无意击发

无意击发

有时我觉得,假使再小的事,如果认真去看,认真去想,你也可以从里面看到很多东西,正是这些最细微的东西,会反复以某种形式出现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。

大三的手枪射击课上,带上最后的考核,我们总共实弹射击了四次,前面每次射击有两轮,每轮五发,不出意外的话,可以拿到十个弹眼,至少,也有五六个。

课上教员讲:有意瞄准,无意击发。我看着年纪挺大的教员,感觉一切都还是手拿把捏,……直到上场。上场后才发现,右手抖动得眼睛根本瞄不准。

结果毫不意外,前面几次课每次基本都是五中一、五中二,这种感觉也相当奇妙,你模糊地看到一个白圈,尽力控制手腕,听见砰的一声响,想立刻跑去看看是十环还是九环,但必须要忍住这份心情,等到五发完毕,教员喊到捡靶时,才能冲过去查看,然后发现偌大一张靶纸,只在边缘处能看到一到两个眼儿。

在连续几次五中一五中二,甚至还有一次五中零后,我才开始正经认识到有点不对劲,开始想到那句教员经常提到的“有意瞄准,无意击发”。在考核可能不及格(当时看可能大概率不及格)的情绪驱动下,我拿到空枪后,就拿对着墙上的靶子练瞄准,似乎进入到了所谓的“心流”的状态里。当所有人并列一排练习瞄准时,扳机声不绝于耳时,我只沉入在自己的世界里,瞄准—略用力—惊响,周而复始。

最后考核上,我出乎意料地很快打完了五发,在焦虑和平和混杂的情绪中,等待着拿下自己的靶纸,三发十环、两发九环,四十八环。

这种“失败—努力—思考—成功”的模式怎么想都是让人振奋的,考核完的几天里,我都感觉沉浸在喜悦中,这种喜悦也支持着我在最忙的大三学年中一点点排解各种负面情绪。

在之后的很多事情里,我才后知后觉到,“有意瞄准,无意击发”可能就是生活里很多事情的剪影。平常生活里,我们更多地在瞄准而非击发,如果为了最后的那一瞬击发而动作变形,弹着点大概率就会偏离瞄准点。

写下这些时,不远处枪声再起,我意识到,我能做的,并不是祈祷瞄准和击发的时间足够短,能趁枪口不注意,把子弹送上弹道,而是注视着三点一线,在瞄准中稍用力在右手食指上。过了不知道多久,听到砰一声响,虽然看不到,但心里已隐约明白,靶纸中间已经多了一个眼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