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命令

Linux常用命令可以分为以下系列,每个系列针对不同的系统管理和操作任务
  1. 文件与目录管理系列:如ls(列出目录内容)、cd(切换目录)、cp(复制文件)、mv(移动/重命名)、rm(删除)、mkdir(创建目录)、rmdir(删除空目录)、find(查找文件)、tree(树状显示目录结构)等。
  2. 文件内容查看与处理系列:如cat(查看文件内容)、less/more(分页查看)、head/tail(查看文件头/尾)、grep(文本搜索)、awk/sed(文本处理)、sort(排序)、uniq(去重)、wc(统计行字数)等。
  3. 权限与用户管理系列:如chmod(修改权限)、chown(修改所有者)、chgrp(修改组)、passwd(修改密码)、su(切换用户)、sudo(以管理员权限执行)等。
  4. 进程与作业管理系列:如ps(查看进程)、top/htop(动态监控进程)、kill/killall(终止进程)、jobs(作业管理)、bg/fg(后台/前台作业)等。
  5. 网络管理系列:如ip/ifconfig(网络配置)、ping(测试连通性)、netstat/ss(网络状态)、curl/wget(下载)、scp/rsync(远程复制)、ssh(远程登录)等。
  6. 软件包与系统管理系列:如apt/yum/dnf(包管理)、dpkg/rpm(包安装)、systemctl/service(服务管理)、journalctl(日志查看)、reboot/shutdown(重启/关机)、df/du(磁盘空间)、free(内存)、uname(系统信息)等。
  7. 压缩与归档系列:如tar(打包)、gzip/gunzip、zip/unzip、bzip2/bunzip2、xz/unxz等。
  8. 时间与计划任务系列:如date(显示时间)、cal(日历)、crontab(定时任务)、at(一次性定时任务)等。
  9. 开发与编程辅助系列:如gcc/g++(编译器)、make(自动化构建)、gdb(调试器)、vim/nano(编辑器)、diff/patch(文件对比与补丁)等。
  10. 其他常用工具系列:如man(查看帮助)、history(命令历史)、alias(命令别名)、echo(输出)、env(环境变量)、export(设置环境变量)等。

每个系列下还有大量子命令和参数,可通过man [命令]或[命令] –help查看详细用法。


ip命令的各系列所在层
  1. 物理层(Physical Layer):

    • ip命令本身不直接操作物理层(如电缆、信号),但通过链路管理间接影响物理接口的启用/禁用。
  2. 数据链路层(Data Link Layer):

    • ip link:
      • 常用子命令:ip link show(查看接口)、ip link set dev eth0 up/down(启用/禁用接口)、ip link set dev eth0 mtu 1400(设置MTU)、ip link add/del(添加/删除虚拟接口)。
      • 作用:管理网卡、虚拟网卡、接口状态、MTU等。
    • ip neigh:
      • 常用子命令:ip neigh show(查看ARP表)、ip neigh add/del(添加/删除邻居项)。
      • 作用:管理ARP邻居表,实现IP与MAC的映射。
    • ip tuntap:
      • 常用子命令:ip tuntap add dev tun0 mode tun(创建TUN设备)、ip tuntap del dev tun0(删除虚拟设备)。
      • 作用:创建和管理TUN/TAP虚拟网卡,常用于VPN、虚拟网络。
  3. 网络层(Network Layer):

    • ip addr/address:
      • 常用子命令:ip addr show(查看IP)、ip addr add/del(添加/删除IP地址)。
      • 作用:配置和查看IPv4/IPv6地址。
    • ip route:
      • 常用子命令:ip route show(查看路由表)、ip route add/del(添加/删除路由)。
      • 作用:配置和管理路由表,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。
    • ip rule:
      • 常用子命令:ip rule show(查看路由规则)、ip rule add/del(添加/删除规则)。
      • 作用:实现策略路由,根据多条件决定路由。
    • ip maddr:
      • 常用子命令:ip maddr show(查看多播地址)、ip maddr add/del(添加/删除多播地址)。
      • 作用:管理多播地址,支持多播通信。
    • ip tunnel:
      • 常用子命令:ip tunnel add/del(添加/删除隧道)、ip tunnel show(查看隧道)。
      • 作用:创建和管理网络隧道(如GRE、IPIP等),实现跨网段通信。
  4. 传输层(Transport Layer):

    • ip命令本身不直接管理TCP/UDP端口,但通过网络层配置影响传输层流量的路由和接口。
  5. 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:

    • ip netns:
      • 常用子命令:ip netns add/del(添加/删除命名空间)、ip netns exec(在命名空间中运行命令)。
      • 作用:实现网络隔离,支持容器、虚拟化等应用场景。
  6. 跨层监控与管理:

    • ip monitor:
      • 常用子命令:ip monitor all/route/addr/link(监控所有/路由/地址/链路变化)。
      • 作用:实时监控网络状态变化,适用于调试和自动化。

总结: ip命令覆盖了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绝大多数管理功能,部分命令(如netns、tuntap)支持更高层次的网络虚拟化和隔离。每个系列下的子命令可通过ip [系列] help获取详细说明。